不过,这财富不是白来的。殖民活动涉及大量剥削,东印度公司在印尼强制本地人劳动,很多人死于劳累和疾病。公司还搞奴隶贸易,从非洲运人到美洲种植园,赚取暴利。这些行为给被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苦难,荷兰从中获利巨大,据估计,18世纪时,奴隶相关活动占荷兰GDP的5%以上,甚至在富裕的荷兰省高达10%。扬·彼得松·科恩作为东印度公司总督,推动这些扩张,他下令攻占雅加达,建立巴达维亚作为基地,还征服班达群岛,处决当地领袖,驱逐居民,导致人口锐减。公司引入奴隶继续生产,这些做法直接增加了荷兰的财政收入,但也留下了血腥记录。
进入20世纪,荷兰在中立政策下一战时发了笔战时财,出口物资给交战国,经济没受太大冲击。可二战就不同了。1940年5月,德国军队入侵荷兰,五天内就占领全境。荷兰军队抵抗有限,很快投降。占领期间,纳粹统治残暴,掠夺资源,针对犹太人特别狠。荷兰犹太人社区大,超过10万人被送往集中营丧生,占当地犹太人口75%以上,总死亡人数达35万。经济损失巨大,工厂被毁,基础设施崩坏。1944年铁路工人罢工抗议,德国封锁食物供应,导致“饥饿冬天”,2.2万人饿死或病死。这段时期,荷兰从殖民受益者变成受害者,尝到被支配的滋味。
战后,荷兰迅速重建。1945年盟军解放后,它加入马歇尔计划,收到约11亿美元援助,这笔钱用来修工厂、建基础设施。政府推动工业升级,化工、食品加工等领域快速发展。壳牌和联合利华这些公司战前就有基础,战后借势扩张成全球巨头。农业也转型,用政府补贴搞现代化,引入温室技术和高效管理,现在荷兰粮食自给率高,还出口多。金融业复苏,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活跃,成为欧洲枢纽。1950年代起,经济增速快,加入欧盟后贸易更便利,吸引外资。
社会福利是荷兰发达的另一面。人口老龄化严重,二战后年轻劳动力损失大,政府早早建养老金制度,覆盖广泛。工作的人有国家养老金、企业养老金和私人选项,退休后生活无忧。医疗体系完善,每人必须缴保险,但费用不高,医院看病免费,社区诊所到处有。生育补贴、儿童保育啥的减轻家庭负担,教育从义务阶段到大学都有奖学金,住房政策控制租金,建公共住房确保人人有住处。这些福利让国民幸福指数高,但也靠高税收支撑,人均税负不低。
当然,发达不是一帆风顺。荷兰经济依赖出口,全球波动影响大,比如能源危机或贸易战。环境问题也突出,农业密集导致污染,政府现在推可持续发展,减氮排放。殖民历史留下的阴影还在,近年荷兰开始反思,博物馆展出相关历史,赔偿讨论也提上日程。但这些不影响它的经济实力,12家世界500强如壳牌、飞利浦、ING集团、阿霍德尔海兹等,覆盖石油、电子、金融、零售,贡献大量就业和税收。
总的看,荷兰的发达靠历史积累、战后重建和高科技应用。人口少但效率高,福利好但税收重。它从殖民时代吸取教训,转向创新驱动,现在是全球幸福国家之一。可背后的代价大,殖民时期的剥削和二战创伤提醒人们,繁荣不是天上掉的。荷兰人务实,政府政策接地气,注重平衡发展,这点值得学。
经济排名上,2025年荷兰GDP预计1.4万亿美元,增长1.3%左右,稳在欧盟前列。比起邻国德国法国,它更灵活,服务业占比高。农业出口值数百亿欧元,科技加持下,未来潜力大。总之,这个小国发达到能让大国羡慕,靠的是聪明脑袋和历史机遇结合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