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惊蛰时节会打雷?不打雷会发生什么?|气象小科普

为什么惊蛰时节会打雷?不打雷会发生什么?|气象小科普

“一阵催花雨,数声惊蛰雷。”3月5日,我们迎来惊蛰节气。

惊蛰期间天气回暖,部分地区春雷始鸣,春意渐浓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此时冷暖空气仍会“纠缠不休”,天气乍暖还寒,同时北方沙尘将进入高发期,东北、西北仍有风雪天气。

惊蛰春雷响春意渐浓 天气回暖沙尘多发

“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”。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介绍,惊蛰期间,南方暖湿空气进一步增强,雷电等对流天气增多,长江流域不少城市将在惊蛰期间迎来初雷。不过在黄河流域等地,雷声一般出现在3月末甚至更晚。

自古有“春雷惊百虫”之说,但其实惊醒小动物的并不是雷声,而是逐渐回暖的气温。惊蛰时节正值“九九”,数九寒天即将过去,气温逐渐上升,天气回暖。除东北、西北地区外,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将升到0℃以上。

随着天气转暖,北方沙源地土壤解冻,沙尘天气进入高发期。不过冷空气有时依然会发威,在东北和新疆等地风雪天气的影响仍在。暖空气与日俱进,冷空气负隅顽抗,双方纠缠下,气温也容易忽高忽低。惊蛰与雷声的渊源

立春东风解冻,雨水润物无声,万象回春了。 但是大自然中的万千事物如何感知到春天到来呢?

答案是雷声,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云:“雨水加十五日指甲则雷惊蛰,音比林钟”,滚滚春雷唤醒了蛰伏的万事万物,告诉我们春天已经到来。民间画匠描绘的二十四节气神像中,惊蛰这一节气通常画的是手拿凿与锤的雷神。惊蛰和雷神关系密切。因为人们一般认为是春天滚滚的雷声唤醒了蛰伏大地之中的生命。正因如此,惊蛰是否打雷,被看成关乎一年气象的象征性标志。 如果惊蛰有春雷滚过,农民们会认为是丰收的好兆头。俗谚说:“雷打惊蛰谷米贱”、“惊蛰闻雷米如泥”。如果没到惊蛰就打雷,那就违反了节气的规律,预示着年成不好。用农民的谚语讲,是“未蛰先雷,人吃狗食”。还有一种说法叫“未过惊蛰先打雷,四十九天云不开”。

蛰字下面带有“虫”字,所以湖北、贵州等地认为惊蛰日如果打雷,夏季会毒虫众多,当地谚语“惊蛰有雷鸣,虫蛇多成群”。

惊蛰有什么讲究?

惊蛰期间,气温逐渐升高,此时也是细菌、虫子等开始活跃的时候。在这期间,选择一个天气比较好的日子,全面打扫一下家里的卫生。可以使用艾草熏一下家中的死角,将家里的阴秽之气和蛰伏的蚊虫等都消除干净。家里保持清爽干净,将不用的东西扔掉,最好结合一下家人命理重新调整一下家中风水布局,这样一家人的运势也会更好。

惊蛰前后,木气盛旺,人的肝阳上升,容易发怒。因此,一定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,不要让莫名其妙的火气毁了自己的理智,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。为了缓解心情,可以一家人出门踏春游玩一下。惊蛰时节要注意什么?

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指出,惊蛰时节,虽天气日趋暖和,但阴寒未尽,气温多起伏,易引起人体抵抗力下降而致病,因此,这个时候的“春捂”不能马虎。

她建议,密切注意天气预报,适时增减衣服,同时,加强锻炼身体,增强自身的抵抗力。惊蛰时节,春光明媚,万象更新,人们容易感到困倦、疲乏,无精打采、昏昏欲睡,民间称之为“春困”。

“春困”虽然不是病,但也会影响人们日常的学习和工作,易使人出现疲劳、瞌睡、工作效率下降等。李艳玲提示说,消除“春困”,在保证睡眠充足的同时,要注意居室空气的新鲜流通,以增加室内氧气的含量,还要注意劳逸结合,适当休息。

此外,在饮食上宜清淡,避免油腻和坚果,如肥肉、油炸食品、炒瓜子、炒花生等,饭量也不宜过饱。

特别声明: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作者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观点。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

相关推荐